為什么設立世界臍帶血日?
說到臍帶血的臨床應用,我們不妨來回顧世界首例臍帶血移植患者的生存狀態。
1988年,世界上第一例臍帶血移植在法國進行,成功治愈了一位5歲的范可尼氏貧血患者,移植所用臍帶血來自于患者的妹妹。如今30年過去了,當年的患兒馬特?法羅現已娶妻生子,身體健康,并在奧蘭多的臍血庫工作。
在我國,臍帶血的相關研究也不甘示弱。早在1991年,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血液腫瘤專家沈柏均教授帶領科研團隊完成世界上第一例混合臍帶血移植,救治了一位4歲的脂肪肉瘤患者,由此拉開了臍帶血在中國治療的序幕。
2009年,北京兒童醫院為一名患有神經母細胞瘤的小患者移植了一份自存的臍帶血,我國首例自體臍帶血治療案例成功。
2011年,4歲的小易(化名)被診斷為急性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得知小易在天津市臍帶血造血干細胞庫儲存了臍帶血,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著名兒科血液學專家竺曉凡教授實施了造血干細胞移植,移植后小易的造血干細胞完全植入,造血重建。小易的父母也非常慶幸當年儲存了臍帶血,給孩子留下了生命的種子。
近30年的醫學臨床實踐表明,臍帶血具有獲得迅速、人類白細胞抗原(HLA)配型相合程度要求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程度較輕等特點,是有效的造血干細胞移植來源。
2017年11月15日,由“Save the Cord Foundation”組織和主辦的首個世界臍帶血日在美國誕生,臍帶血再次登上世界的舞臺。凡是能稱之為節日的,必然預示著一個事物的重要價值和值得紀念。世界臍帶血日自創立以來,就一直以“臍帶血宣教是關鍵”作為主題。作為一種新生事物,臍帶血為人類疾病的治療打開了全新的思路,它的應用也挽救了許多患者,因而它的價值也應該被更多的人所知曉。
1988年,世界上第一例臍帶血移植在法國進行,成功治愈了一位5歲的范可尼氏貧血患者,移植所用臍帶血來自于患者的妹妹。如今30年過去了,當年的患兒馬特?法羅現已娶妻生子,身體健康,并在奧蘭多的臍血庫工作。
在我國,臍帶血的相關研究也不甘示弱。早在1991年,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血液腫瘤專家沈柏均教授帶領科研團隊完成世界上第一例混合臍帶血移植,救治了一位4歲的脂肪肉瘤患者,由此拉開了臍帶血在中國治療的序幕。
2009年,北京兒童醫院為一名患有神經母細胞瘤的小患者移植了一份自存的臍帶血,我國首例自體臍帶血治療案例成功。
2011年,4歲的小易(化名)被診斷為急性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得知小易在天津市臍帶血造血干細胞庫儲存了臍帶血,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著名兒科血液學專家竺曉凡教授實施了造血干細胞移植,移植后小易的造血干細胞完全植入,造血重建。小易的父母也非常慶幸當年儲存了臍帶血,給孩子留下了生命的種子。
近30年的醫學臨床實踐表明,臍帶血具有獲得迅速、人類白細胞抗原(HLA)配型相合程度要求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程度較輕等特點,是有效的造血干細胞移植來源。
